大咖云集,洞见更多,规模更大,价值更高。这是“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医疗高峰论坛”呈现的显著特点。
2019年8月27日,论坛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。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,沈昌祥院士,韩德民院士,中国科学院卞修武院士,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董志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在接受专访时发表了精彩论述。
樊代明:个人健康应注意“四个全”
樊代明院士在题为《整合健康谈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健康应该是“四个全”:一是全民健康,一个人健康不叫健康,我们生活在一定范围内,这个范围里就难免有人抽烟,这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健康。二是全程健康,不是一段时间内健康就叫健康,而是人生各个阶段都要健康,不能年轻时健康而老年时不健康。三是全身健康,全身各器官都健康才是健康,如果哪个器官得了病,就要治疗。四是全能健康,生命不只是活着,还要有质量,要活出正能量,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,面对各种疾病。
而要实现“四全健康”,就离不开防病与看病的“三间健康学”,即空间健康学、人间健康学和时间健康学。樊代明指出,空间健康学涉及到自然与社会两部分,一方面,人要尊重自然,尊重自然规律,不能逆“天”而行;另一方面,人是社会的一员,和谐相处、乐观面对生活才是健康的基础。
樊代明在演讲中还提出了“看病三认识”,即人类的疾病有三大类:1/3属于不治也能好的,比如普通感冒;1/3属于治也不好的,比如自然死亡和病入膏肓; 1/3属于治了才好的,这要视医院和医生的水平而定。
卞修武:让大数据与智慧医疗相结合并产生作用
卞修武院士在题为《病理表型组学——医疗大数据与智慧医疗的基础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我国癌症之所以治疗困难且生存率低,原因就在于早期的诊断和筛查较为落后。要实现全民健康,必须要从重大慢病的防治开始,尤其是早筛早治。
卞院士以恶性肿瘤举例,他说,恶性肿瘤的诊治面临的重要挑战不是把它诊断出来,而是对它本质的认识,如果不能确定本质,实际上给病人带来的困惑和危害更大。人工智能辅助的病理诊断、肿瘤诊断一定要考虑肿瘤的复杂性,一定要跟功能分析相和临床性相结合。有了这些信息,就可以认识这些细胞到底有什么特异性标志。比如说血管,在过去,我们认为肿瘤里面的血管是癌细胞引导的,跟正常的血管没有区别,现在通过研究发现,这些血管的来源其实是多样的。因此,人工智能如果能把每一种肿瘤里面的血管判断出来,这种血管分析对治疗非常有帮助。
而癌症大数据收集起来后,用在智慧医疗上就很有用。卞院士举例说,把影像大数据跟肿瘤干细胞结合起来,就能识别出从哪个地方去清洗肿瘤干细胞,这样的大数据就很有意义。
沈昌祥:构建安全可信的医疗网络系统
沈昌祥院士在题为《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保障医疗系统网络安全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国家的整体网络安全对保障医疗系统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,在信息化时代,网络病毒、黑客攻击盛行,这为医疗系统网络安全提出了新要求。对此,沈昌祥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加快安全可信的可信计算3.0推广应用。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》明确提出,“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,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,建立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。”如今,可信计算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,比如增值税防伪,比如国家电网电力调度系统等,要加大它的推广应用。
二是构建安全可信的医疗网络系统。智能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环境医疗信息化平台,利用先进物联网技术,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、医疗机构、医疗设备之间互动,融入人工智能、传感技术等高科技,跨入医疗智能化。其发展过程中,网络安全极其重要,安全可信保障着智能医疗发展。
韩德民:让医疗成为健康中国战略最重要保障
韩德民院士在题为《健康中国,创新国家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我们已经真真切切步入大众健康新时代,这是国家战略所决定。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中,健康是目标,医疗是最重要的保障。
韩德民在演讲中表示,从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沿革来看,过去和现在都是以医疗服务为重点,注重疾病的治疗,特点是新产品不断制造差异化。未来则将更注重预防保健,以医学人工智能为解决方案,坚持预防为主。
面对优质医疗资源不充足、分布不均衡,以及社会老龄化、超老龄化的压力,韩德民认为,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应该从治疗为中心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,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。他指出,要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,探索智慧医院建设,研究柔性可穿戴、生物兼容的医学人工智能监测辅助治疗系统,用科技与创新助推健康中国战略。
胡建平:加快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
胡建平在题为《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趋势与重点任务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近十年来,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需求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,首先是2009年新医改提出的“四梁八柱”中的“八柱”,即通过信息化建设,来为医改体制做支撑。后来随着人口的变化,改为了人口信息化。2016年后,新时代卫生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预防为主,以健康为中心时代,所以叫全民健康信息化。
全民健康信息化的重点任务,是要加快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,深化互联网+医疗健康服务,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决策与服务,增强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广度和深度。
要实现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这一目标,第一是要继续加强省统筹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,第二是加强智慧医院建设,让二者有新的数据中心作为支撑,继续探索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,加强卫生健康网络信息安全。过程中还要互连互通共享,要加强自身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。
董志:以大数据技术遏制“黄牛党”
董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有优质儿科资源,吸引大量的患者前来就医,但是优质儿科资源不足,导致黄牛党出现。“儿童医院收到最多的投诉就是挂不了号,实际上大部分号都被黄牛拿走了,但是他卖不出去就退号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。”
为了遏制黄牛党倒票,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运用技术,收集所有挂号数据,交费数据和退号数据,分析哪些人每天挂号数量多,对频繁退号的人员列入黑名单,把守纪律的人员纳入诚信库。最终结合人脸识别、图形码和身份证等信息,查出倒号的黄牛党。
据董志介绍,运用大数据技术之前,医院每天有1200万人次刷号,运用大数据技术之后,人次降至350万。“刷号频率大大的降低,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,让真正需要诊断就医的患者拿到号,遏制了黄牛党的刷票行为。”董志说,图形码、人脸识别和身份证三者相结合,大大遏制了倒号行为的发生,帮助到了真正需要挂号看病的患者。
张伟:大数据AI下的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变更
华西医院在2013年成立了华西生命学大数据中心,对患者数据进行收集和保存,并且运用AI算法进行分析,如此一来,患者就医更方便,他们在家里进行预约挂号,合理安排时间。
在线门诊则主要针对两类患者服务,一是离开医院但需要回访转院的患者,为他们提供免费咨询;二是针对首诊患者,让他们可在线接受分诊,避免盲目挂号。目前,华西医院在线门诊功能在某些科室已达到了100%比例。据张伟介绍,医院正逐渐调整方向,将复诊患者调整至基层医院,从而为初诊患者提供更好就医环境,减轻医院和患者的压力。
下一步,华西医院将为患者进行远程诊断,最终走向人工智能进行初诊,用机器人分诊和初步诊断,分析患者面部表情和其他生理特征判断患者病情,从而智能推荐病人挂号。
文:上游新闻 王祥
编辑:上游新闻 周晋羽